我眼中的萬松堂 | “七年不癢”:我在萬松堂的七年追光之旅
發布時間:2025-06-19
清晨的武漢還帶著薄霧,我把車停穩在萬松堂園區門口時,物流區已是一片熱氣騰騰的景象。幾輛集裝箱卡車首尾相接,叉車正將成品箱穩穩裝上貨柜,另一側原料倉門口,工人正卸載著采購而來的原材料。

陽光穿透玻璃幕墻時,辦公室的鍵盤聲與車間的機械轟鳴恰好匯成晨曲——這是我入職第七年的尋常早晨,眼前的公司早已不是七年前那棟冷硬的建筑,而是一個充滿溫度與生命力的共同體,承載著萬松堂人的夢想與汗水。
一、家門口的機遇與職場初體驗
七年前,我在招聘網上刷到家附近的萬松堂招聘董事長司機,立刻投遞簡歷——誰不想在家門口上班呢?次日便接到面試通知,懷著忐忑的心情走進公司,寬敞明亮的行政辦公區映入眼簾,心里直感嘆環境真不錯。從初試、復試到最后董事長沈獻禮親自考核,幸運的我終于成為了萬松堂的一員。

剛入職時我對車輛性能不太熟悉,有次單獨外出辦事,在門口倒車時不小心撞了旁邊的車。回來向董事長匯報時,他第一句話就問:“你人沒受傷吧?”接著又說:“只要人沒事,其他都是小事。”這番話讓我特別感動。后來他又安排前司機同事帶我熟悉車輛,這份體諒與關懷,讓我暗下決心要精進業務,從那以后直到現在,我開車出行做到了零事故、零違章。

每次出行董事長都會提前說明目的,返程時都會復盤、分享經驗感悟。他總說,“在公司就要好好干,要不斷學習,先讓自己值錢,才可能去賺錢。”他既是領導,更像良師益友,讓我在服務中不斷學習成長,讓我深刻體會到領導的格局與智慧。
二、跨界破局:從方向盤到管理崗的跨越
因工作出色,我在武漢公司全靈君總經理的推薦下兼任行政人事工作。當時公司長期外訂工作餐,行政需每日統計下單,同事還需輪流參與煮飯,效率低且品控難。我提出了自建食堂的方案,在與領導溝通后向董事長匯報計劃,立刻得到董事長的贊同與肯定:“油一定要由專人親自買,用好的,健康很重要,其他的你們自行安排。"
在領導支持下,我牽頭完成從廚師招募到場地改造的全流程工作。武漢萬松堂食堂落成后,不僅提升了員工用餐體驗,更隨著公司發展,就餐人數翻倍。這段經歷讓我收獲了項目落地的成就感,也讓我深切感受到,公司是一個開放包容的平臺,鼓勵每一個創新想法落地。

因工作出色我又轉崗采購,董事長沈獻禮說,采購工作始終要堅持“貨比三家”的核心思想,圍繞這個深刻理解為下面六點:1、心態上——正心正念,不要因為別人一點小恩小賄,污染自己一生職業生涯,確實因為待遇問題,可以光明正大向公司提出;2、數量上——至少尋找三家;3、方式上——跳出固化思維;4、工具上——線上線下實地考察;5、核心思想——體現溝通談判的高智慧;6、目的——省錢就是賺錢。
面對訂單量的爆發式增長,公司計劃在武漢工廠新增兩條生產線,并廣泛征集選品建議。我提出增設罐裝粉劑生產線的方案,很快得到認可。隨后親自參與設備采購、車間生產線設計,到小試生產、生產許可證申請驗收,武漢工廠的生產線以極快速度完成改造并正式投產,高效解決了產量不足的痛點。對我來說,個人的成就感往往不是拿了多少的工資,而是自己的想法得到落實,得到同事們的認可。

伴隨著公司的高速發展,我的采購理論水平、業務專業知識和溝通協調管理能力也有了長足的進步,實現了我職業成長的跨越:從公司采購助理到采購主管,再到今年初被任命為集團采購主管。武漢工廠也從我入職時的兩個生產車間,擴展為如今的八個規模化車間,這背后凝聚著領導層的戰略遠見與團隊的協作智慧。
董事長沈獻禮常說:“在工作中,要敢于挑戰,大膽創新,只要你敢想敢做,公司是開放的平臺,提供公平公正的晉升和獎勵,哪怕你有一天不在萬松堂了,在這里你學到的和經歷過的也是今后永遠的經驗財富積累。”這番話始終激勵著我與團隊成員不斷進取,在挑戰中突破自我。

三、追光與照亮:在成長共同體里蛻變
從初入職場的懵懂新人到獨當一面的部門管理者,萬松堂見證了我的蛻變;而我也有幸參與它從壯大到騰飛的歷程。萬松堂就像一所黃埔軍校——在這里,我收獲的不僅是專業能力的精進、眼界格局的拓寬,更是與一群志同道合者并肩奮斗的珍貴時光。

董事長沈獻禮常說,“要走正道,與優者為伍。和優秀的人一起走,走著走著,我們就上道了;和努力的人一起走,走著走著,我們就和他一樣了。”或許這正是優秀企業的魅力:它讓每個追光者都能在這里找到成長的支點,同時又以自身的溫度與光芒,照亮更多人的前行之路。我深知未來仍有挑戰與機遇并存,但只要與這樣溫暖而充滿力量的團隊同行,便能無懼風雨一往無前!
相關新聞
2025/07/14
2025/07/05
2025/06/24